第70章 炸裂的历史答题_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笔趣阁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70章 炸裂的历史答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0章 炸裂的历史答题

  第70章炸裂的历史答题

  【好炸裂的历史答题#

  视频中出现了一张试卷,上面写着歪歪扭扭的回答。

  博主用崩溃的语气说:“你告诉我你这个历史都学到哪里去了?

  你知不知道你自己写的有多离谱?

  ‘唐太宗效仿苏-联改革开放后建国,并指出,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加快建国后军-事实力,以及使人民GDP上升。’

  ……

  你告诉告诉我你脑洞咋这么大呢?!”】

  苏粒被逗乐了,这个孩子牛啊,直接横跨快千年。

  评论区

  网友A:唐太宗:孩子谢谢你,让我的简历又丰富了点。

  回复

  (是唐太宗穿越了还是苏-联穿越了?[尬笑]还是我小脑萎缩了[尬笑])

  (唐太宗都和GDP这种高级词汇扯上关系了[宕机])

  (唐太宗半夜三点一拍大腿,决定建设社会主义[看])

  (啊?啊?啊?)

  (让我想起初中有个同学写: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宋朝干部[看]

  其实文成公主是嫁给松赞干布[看]

  我们老师说下次你听清别人告诉你的答案再写[笑哭])

  网友B:我好像记得还有一个离谱的,德-国突袭苏轼[绿帽子]

  回复

  (《德-军夜袭承天寺》

  元封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德-军闪击苏轼,突袭承天寺。怀民亦未寝,假寐盖以诱敌。德-军入户,怀民暴起,以刀劈其首,又数刀而毙之。)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和张怀民在德-军入-侵时寻求互助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在战乱时期的忧虑和坚定信念。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同时,本诗也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面对困境,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尊严。)

  (怀民亦未寝,与德-军战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相与踏-平柏林)

  (苏轼:怀民别睡了,德-军打过来了)

  (苏轼:解衣欲睡,辣脆入户[尬笑])

  (苏轼活到906岁还要二战啊[九转大肠])

  (《宋朝老兵》)

  (苏轼:巴山楚水凄凉地有个小儿造谣me)

  网友C:谁懂啊,我学生写汉代的基本国策是依法治国[尬笑]

  回复

  (怎么办,我竟然觉得这个回答没问题[尬笑])

  (古代现代有机结合[灵机一动])

  (给我笑的原地360度无死角拉稀[看])

  ——————

  果然,不管哪个时代,永远有学渣。

  不过,这是不是也太离谱了啊!!!

  李世民:……

  后人你替我发什么言啊!我不要这种简历!

  苏联是不是华夏头上那个大块头,后来削弱成为俄国了,改革开放后建国?改革了什么,有本事倒是让我们这些古人长长见识,把改革内容放出来啊。所以后世原来是社会主义吗,那大唐如今又被称之为什么主义?

  不过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倒是没错,谁叫你弱呢。

  李世民无语凝噎,他第一次觉得后人对他的爱太过沉重,什么好事都想着他,让他有些承受不起了。

  底下的朝臣们一个个脸都憋红了,他们可能不太理解那些个后世词汇,但一带入到陛下,就觉得分外好笑。

  不过后人竟然连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都要考校吗,和吐蕃的和亲难道有何特别之处。

  松赞干布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李世民拒绝了。由于当时吐谷浑王入唐朝觐见,吐蕃特使回来后就告诉松赞干布,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吐谷浑王从中作梗。

  后来,松赞干布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现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

  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在唐军主力到达前,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李世民就将一宗室女封为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难不成这是什么很重要的事?吐蕃怎么了吗,贞观群臣疑惑。

  ……

  汉,刘彻:依法治国?看来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啊。就是不知道后世的“法”与如今的法家有何区别。

  法家由于其残酷的现实性和功利性,一直不能成为显学。

  因为法家的依据在于人性本恶,它认为人人生而趋利避害,不关注人的情绪和伦理。

  而法家对于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处理方式,使得社会能够高度规范运作的同时,也难以满足每个人的心理。

  所以华夏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哪怕要使用法家体系,外表也要披上一层儒家外衣,也就是所谓的“外儒内法”。

  不过后世的“法”显然与如今的法家是有差异的,毕竟看后世律法涉及甚广,却也并不都是严刑峻法,还是有些无伤大雅的小罪。

  比如之前天幕提过的不好好学习什么的。

  刘彻摇头,后世和如今不一样,后世的政策也不可能全部适用于当下,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汉室还是得找出自己的治国之道啊。

  ……

  宋,苏轼:……嗯,后人这是又把他当那个苏-联了?

  毕竟之前也有后人看错呢。这莫约是那个德-国和苏-联两国的纷争罢。

  不过他和那个苏-联真的一点关系也没有啊,他甚至都不是那个国家的祖宗!

  后人们你们可不要给我随意改国籍!

  难道就因为他姓苏?可历史上姓苏的数不胜数,看来在后世他还蛮有名气的嘛~

  想到后人还把他写的文章改的这样面目全非,苏轼摸了摸鼻子,他倒是觉得没什么,就是有些对不起友人。竟然连怀民都被调侃了,怀民应该不会介意吧……

  张怀民愣了,他没想到自己的名字竟然被后人如此亲切的喊出来。

  他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郁,好友苏轼来安慰他,没想到还有文章流传至后世。

  不过,为何一直强调“怀民亦未寝”?

  后人这么关心他有没有睡着吗,哈哈。

  这是沾了好友的光啊。看着后人的胡言乱语,他的心情突然好转了些许。

  但是,后人会不会把这文章改的有些离谱啊。

  他们两个文人,让他们和德-军作战?还战胜了。

  想到后世那些钢铁大炮,张怀民哭笑不得,后人真是看得起他们。

  请收藏本站:https://www.5k5g.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5k5g.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