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辛弃疾(三)_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笔趣阁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143章 辛弃疾(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3章 辛弃疾(三)

  第143章辛弃疾(三)

  【众大臣思来想去,觉得彻底断了后患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辛弃疾去做一个父母官,到当地整顿整顿治安。

  所以1164年,辛弃疾被调任广德通判,负责的也都是些诉讼,收租,造桥铺路的文治工作。

  大臣们就暗中观察,只为能够找到一些把柄,好随时拆台。

  可让众大臣万万没想到的是,做父母官的辛弃疾,不仅业务能力突出,且为人正直清廉,饱受百姓爱戴。

  把柄没能抓到,反而是皇帝一次又一次的夸奖,众大臣一看情况不对,立马展开更凶猛的攻势。

  既然你在繁华之地干得这么好,荒芜之地更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于是,辛弃疾又被调任滁州担任知州。

  虽然看起来是破格提拔,实际嘛……真荒凉破败之地。

  可众大臣亿亿没想到!辛弃疾竟然仅用半年,便让一片荒芜的滁州恢复了欣欣向荣。抓农业搞基建,减少税负,直接奔小康了……

  众大臣集体抓狂,于是暗算的力度越来越大,辛弃疾被调岗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天高地远,一次更比一次远。

  虽然每次的话术都不一样,目的却如出一辙——不让辛弃疾碰一点兵权。

  这样的为官生涯,就连辛弃疾自己,都忍不住写词吐槽——

  “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

  戏谑之间,也是安慰自己,既来之则安之,别那么固执。】

  (苏轼:这我熟啊)

  (欧阳修点了个赞)

  (幼安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六边形战士)

  (打怪升级天才)

  (好家伙,执行力全宇宙第一属于是)

  (皇帝:众大臣真有妙计,让辛弃疾提升大宋整体实力)

  (怎么的,生怕稼轩有兵权把失地收复了)

  (多好一个人才啊)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霍去病真是目瞪口呆:“怪不得说生擒敌将是他的起点也是顶峰呢,这是防他防的多狠啊,这宋朝这么怕武将,走火入魔了吧!”

  这执着程度都和陛下迷信巫蛊有的一拼了。

  他对这个名字与他相似之人产生了一丝丝同情。

  在这样的朝廷手下干活,真是太辛苦了。

  幸好自己是生在大汉,幸好他的陛下是汉武帝。若是真处于宋朝,皇帝不让打仗,非得让自己去做官……

  霍去病挠了挠头,他还是更喜欢上阵杀敌。

  不过,这对于辛弃疾或许也是一种磨砺,发掘了他的文治能力,这地方官当的,不得不让人说一句佩服。

  ——————

  【当然,无论在哪个岗位,辛弃疾都不负最强打工人的称号,上能指点江山,下能职场搬砖。

  他也盼望着,或许总有一天,皇帝老板会觉得自己更加适合做武官……

  好!这不正合了众大臣的意!

  你文治厉害是吧?马上就整点花活儿给你弄一弄——剿匪!

  要知道,江西湖南一带盗匪猖獗,朝廷多次派人围剿,都无功而返。

  这次看你怎么玩!

  于是,辛弃疾这个有潜力成为山贼王的男人,成立了威名赫赫的飞虎军。

  飞虎军战力超群,别说是土匪,就连金军碰到了,都得退避三舍。

  据史料记载,飞虎军雄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用辛弃疾的话说,就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你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

  (专业对口)

  (辛弃疾:还有这种好事儿?)

  (这不来活了)

  (土匪:不至于不至于)

  (大臣们:我裂开)

  【众大臣表示,辛弃疾竟然中路solo,adc发育,上单抗压力,辅助打野样样都行,行,只能使出最大杀器——封号!

  因为飞虎军不仅让辛弃疾碰到了军权,还烧了朝廷的钱。

  史料记载,飞虎军每年仅岁用钱就七万八千贯,粮斛两万四千石。

  所以,就在各路英雄豪杰不断闻声而来,飞虎军羽翼渐丰之时,一纸调令又到了辛弃疾手上——去江西担任安抚。

  ……

  而且在连续的弹劾之后,辛弃疾最终被罢职。

  打工人的无奈与心酸瞬间涌出,我为公司尽心尽力,而公司一心都在排除异己。

  辛弃疾在朝廷打工多年,为大宋出谋划策,可同事们却只知胡吃海喝,狂立人设,视他为异客。】

  (大宋传统艺能)

  (宋何愁不输啊!)

  (辛弃疾想用飞虎军打金兵)

  (赣州现在还有一条稼轩路)

  (他真的,我真的)

  (辛弃疾不应该叫辛弃疾,他应该叫辛酸)

  ——————

  已经经历这些事的辛弃疾:……后人,谢谢你们的同情,但给我改名,大可不必。

  他叹了口气,想起自己前半生的为官生涯,百感交集。

  他曾说过:“臣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

  他就是这样的人,改不了。

  说话直,到处得罪人,甚至连官家都贴脸开大一顿阴阳怪气不给面子。性格也暴躁,听不得别人的劝。

  辛弃疾不否认自己的缺点,在官场上混了这么些年,他也曾反思自省过。

  为什么他写的词有那么多复杂典故,时常被人以为浮夸炫技。

  作为“归正人”,他始终得不到朝廷的完全信任和重用,一身武艺全无用武之地,牢骚必然是有的。

  但是直接抒发,恐祸从口出,所以他用典,是为了使自己的苦闷显得含蓄一些。

  后人夸他,他当然开心,甚至连逐渐黯淡的收复失地之心都复燃了。

  天幕这样一通说,朝廷或许会改变主意吧,不论如何,且让我上战场试一试真章!

  请收藏本站:https://www.5k5g.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5k5g.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