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超距通讯技术(请带脑)_让你重生,没让你成人工智能
笔趣阁 > 让你重生,没让你成人工智能 > 第156章 超距通讯技术(请带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6章 超距通讯技术(请带脑)

  太阳系。

  在矩阵的开发下,整个太阳系早就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后花园。

  在矩阵至高的统御下,科学技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所有人都在享受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便利。

  更高航速的飞船,让人类从太阳系内部进发到奥尔特云仅仅需要两年的时间。

  更加便捷的通讯,让人类可以随时随地接入虚拟矩阵中,使他们在无尽的宇宙中不那么的寂寥。

  更多的中继卫星,让人类可以快速的上传自己的意识,只要有备份的地方他们都可以快速的抵达。

  更先进的材料和防护,让人类可以探索之前想都没有想过的星球。

  而这些信息又被汇总到了矩阵至高手中,继续推动着整个文明的进步。

  这是良性的循环。

  十五年前在矩阵至高的指示下,成立了科学研究院,超过数亿名杰出的科学家加入到了其中,为文明的科技发展进行着贡献。

  方程交给他们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试图统一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实现广义上的理论统一。

  如今用于传递电磁力的光子,用于传递弱相互作用力的W和Z玻色子以及用于传递强相互作用力的胶子已经被发现,与物体质量有关的希格斯玻色子也已经被寻找到。

  大一统理论就只剩下了最后一块拼图,那就是引力的传递方式。

  或者说,现在人类科学家需要寻找的,是一种名字叫做引力子的东西,他们作为中间物质负责传递引力。

  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的产生是大质量物体对时空的扭曲,而在量子理论中引力与其他三种相互作用力一样,是通过规范玻色子传递的。

  所以如何调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样成为了研究中的重中之重。

  只不过这十几年的时间当中,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重大的进展。

  一切的重中之重都落在引力子上,只可惜这么多年大型粒子对撞机不知道运行了多少次,但是每一次碰撞都没有发现引力子的踪迹。

  “不知道矩阵至高对于这种情况该怎么看,我们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但是都并没有找到引力子存在的痕迹。”

  “我们是否应该在更极限的天体周边建造粒子对撞机,这样找到引力子的概率是不是会更高?毕竟极限天体的质量更大,所产生的引力更加的强大,在那里概率可能会更高一些。”

  “你这么说倒是有道理,但是矩阵现在的材料科学不支持我们在极限天体附近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材料的强度不够会被巨大的引力所摧毁的。”

  “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掌握大一统理论。”

  “不过最近矩阵至高都没有露面。”

  …………

  人类科学家们在闲暇之余讨论着思路,而此时的方程正在对超距通讯进行最后的验证。

  正如之前所说的,当前方程研究的超距通讯,是基于量子纠缠效应所实现的,但是单单是量子纠缠状态的粒子根本就无法传递信息,因为一个粒子状态的改变无法传递信息,只有两个粒子的变化状态同样被观测者感知,信息才能被完整的传递。

  但是方程用了一种取巧的方式,他开发了一种算法,将单个粒子变化代表的含义全部输入进去,这样一来的话这个算法就如同一本字典一样,接收粒子状态变化的观察者只需要根据字典中的内容,便可以通过一个粒子状态的变化解读信息。

  这是一种非常取巧的方法,但是既然取巧就必然有弊端。

  这不是原生的超距通讯,所以必定会在某一方面产生一些问题。

  对于算法的开发,方程已经做的非常完美,但是根据推算这种算法的准确率大概在99.99%,会有一定信息的丢失。

  算法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验证的时刻了。

  在奥尔特云,方程设置了一个发射装置,这个发射装置被设定成了定时发射,在五天后它会向地球上的量子通讯仪发射信息。

  从而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

  “你好,我是方程”

  五天后,方程如约的接到了来自于奥尔特云的信息。

  “你好,我是方程。”

  “你好,我是方程。”

  信息一次又一次的提示着方程的身份,让他的人性短暂的回归。

  “准确率应该在99.999%。”感受着来自于一光年之外的超距通讯,方程有些兴奋的思索着,“第一则回传的信息少了一个句号,这就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不准确。”

  “但是对于现阶段而言,已经很好了。”

  自矩阵建立一百多年的时间,矩阵第一次掌握了可控的超距通讯技术。

  可喜可贺,只可惜现在并没有一个人能够分享方程的喜悦。

  “应该回来了吧。”

  方程将目光集中在了浩瀚的宇宙中,提克母恒星系象征着超新星爆发的亮光已经消失,原本闪烁着红矮星暗淡光芒的坐标变成了一片漆黑。

  在这种环境下,淡漠的理性再一次淹没了方程的人性。

  冰冷的理性再次回归。

  方程开始测试超距通讯的极限距离,测试的结果显示这种取巧的超距通讯方式,最大的通讯距离就是一光年。

  一旦超过一光年的通讯距离,信息传递的强度就会迅速的衰减。

  即使是通过算法的还原,最终得到的也只是一堆乱码。

  毕竟这是一种取巧的超距通讯方式,存在着天然的限制。

  但是这些对于目前的矩阵来说已经足够了。

  信号衰减问题,方程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只需要增加中继卫星的数量就行,通过中继卫星的中继作用可以增加信息强度,从而实现更远距离的超距通讯。

  当然,因为量子纠缠的特殊性,超距通讯都是点对点的通讯方式,无法实现电磁波那种由点到面的广域通讯。

  所以当前的通讯方式,应该是两者结合的方式。

  超距通讯负责远距离的信息传递,随后中继卫星将信息解码,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通讯。

  这就意味着,矩阵至少还缺乏上万颗卫星。

  尤其是太阳系到南门二的这段距离。

  对,矩阵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不远的恒星系。

  南门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5k5g.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5k5g.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